4.30.2008

六合

六合彩巨獎哪個人不想中?可是中之前最好準備一下得獎以後應該怎樣處理這筆橫財,不然千金散盡,未必會再回來。

今天就有這麼一篇報道介紹了一個曾中百萬六合彩的女子如何淪為一名小偷,正好作例子說明好運氣但「財技」不良的後果。「富爸爸」不是說過嗎?不只是錢包要成為富人的錢包,連思想也要成為富人的思想。這樣得來的財富才會持久。

就投資來說,在短時間內運氣可以帶來巨富(或是巨虧),但長遠來說,還是投資決策的思路決定你的最後價值

順帶一提,六合彩的預期價值是一個絕對值略少於投注額的負數(因為中獎的機會實在太小)。負的預期價值是意思是 - 久賭必輸!

4.26.2008

大家

大家都記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的珠穆朗瑪峰,可是第二高的呢?沒甚麼人可以答得上來。

做最好的和第二好的,雲泥之別。

4.25.2008

看見

看見謝瑞麟及其子因詐騙及瞞稅而被判有罪,不禁有點唏噓。一個白手興家建立一家上市公司的人,經歷過破產還能重新站起來,應該比任何人都要強才是,為甚麼卻過不了貪這一關,非得要用小手段來賺錢呢?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敢走偏門的話,錢一定很好賺。可是有骨氣的企業家們是不會這樣做的。他們冒險犯難,不過是要證明自己沒有白活一趟,錢不過是自然不過的結果罷了!

王石:放不下的是甚麼?

這幾天在忙公司的事,沒時間更新網誌。今天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特別和大家分享。

數字商業時代 - 王石:放不下的是甚麼?

4.21.2008

賺的錢去了哪裡

賺的錢去了哪裡?的圖像

剛剛讀完京瓷創辦人稻盛和夫先生的《賺的錢去了哪裡》。從前我總是認為日本人寫的學術著作太過主觀,只懂從作者個人角度去反覆辨證,不夠客觀科學。恰恰這本書談的是經營者應該怎樣運用會計,所以那種主觀反而讓讀者有所得著。

還記得在大學學習會計的時候,教授劈頭一句便是會計的作用、分別、double entry... 鮮少有從經營者的角度去解釋問題,所以我對會計的東西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稻盛和夫先生在書中第一個問題就是財務報表上賺來的錢去了哪裡?為甚麼都不夠派股息?他叫財務人員馬上編制一份現金流量表,這才知道賺到的不等於收到的。現金流量表現在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可是六十年代的稻盛和夫先生還是以經營者的直覺和本能去發掘有意義的東西,這份洞察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稻盛和夫先生還提出了亞米巴經營的概念。大體上來說就是內部財務報表以小組為單位編制,讓每個小組都能夠掌握自己的表現。正巧我最近也有興趣設計一個用來監控企業表現的系統,思想跟亞米巴經營有點一脈相承,稻盛和夫先生的介紹非常有用。

書不厚,推介所有對經營及會計有興趣的朋友一看。

4.18.2008

無題之二

資本家關心的是企業;

企業家關心的是客戶。

4.17.2008

再見,伍先生!

伍晃榮先生走了,幾個月前才見他在電視上當嘉賓主持,走得很突然。從此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又多一椿。

伍先生,走好。

無題

有時選擇太多,每個看起來也不錯,結果: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

不如專心致志,忘記誘惑拼下老本,立志:搏三年,想當年,事業有成。

4.16.2008

恆生激素指數

剛剛發現了一則來自 FT 的有趣新聞:《研究證實睪丸激素會提升金融交易員業績》。看來是時候設立恆生激素指數來預測明天恆指走勢了。

我對學術研究的要求是甚麼不太清楚,所以對於研究只採樣了十七個交易員以及八天的紀錄是否錯用了「小數法則」,不宜置評。

去 Starbucks 飲寶礦力

在 Early to rise 上讀到一篇有關星巴克的文章,正好我在讀星巴克主席霍華德的自傳《將心注入》,看起來特有感受,特別將之翻譯過來:

星巴克(SBUX)行政總裁霍華德-舒爾茲最近宣布公司將會在店面供應運動飲料。他同時提到星巴克將會進入「健康保健」行業。沒錯,你看的沒錯。一個咖啡連鎖店想打進保健行業。##ReadMore##

對於一間定位於精緻咖啡(假如不是定價過高的話)供應商的公司而言,這是遠離它們核心競爭力的一大步。同時,我認為,這是個天大的錯誤。公司股價在過去十六個月內已經下跌超過一半,而現在絕不是進入一個不熟識的行業的好時機。第一,擴張事業得花錢;第二,因為擴展生產線到咖啡以外的事物,星巴克冒著喪失品牌身份的風險。

因為銷售成本上升(比去年上升了1.1%)以及營運成本增加(上升了0.9%),公司利潤正在萎縮。它正在關閉100間表現不佳的店舖,以及減少今年度新開業的店舖數目。負擔額外開銷去進入另一個市場似乎不是明智之舉。更別提要進入的是個高度分散的健康飲料市場了。

由於星巴克已自高位大幅回落,沽空股票以從它的錯誤獲利的時機似乎已過。但我相信這股票仍在下滑空間。而我更估計股價可能會跌至個位數字。所以現在沽空咖啡之王應該可以為你的投資組合多添一點多樣性... 並成為跌市中的獲利機會。

同一時間,假如你仍持有星巴克的話,這可能是賣掉它的時候了。

By Rick Pendergraft

(原文在此

文末那些估計股價走勢的預測就可以不理了。不過一家公司背離自己的主業是不是件好事呢?而轉型又是不是必需呢?想到霍華德在《將心注入》中說一開始觸碰到星巴克時的興奮... 我想,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的。

4.15.2008

SAP 客戶服務專業化模式

SAP 的業務擴展好比混合了客戶服務模式和專業化模式。他們先從行業龍頭開始,從實施大型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行業知識。當這些知識能夠熟練地被 SAP 使用的時候,他們便將它們商品化,出售已經設置好的方案,實行由上而下的滲透。由於企業規劃系統(ERP)跟奢侈品的本質有所不同,SAP 不會像林寶堅尼賣便宜貨一樣遭消費者歧視,於是這種由上而下的進攻可能會勢如破竹。不過由於 SAP 本身作為大企業,無論如何都會有比別人大得多的成本(B1 入門價是近二十萬),所以還是留下十萬元以下價位的空間供其它 ERP 供應商廝殺...

耐人尋味

被視為巴菲特接班人的約瑟夫-布蘭登宣布辭職,實在是耐人尋味。文中的欺詐罪到底所指為何?

原文見這裡

4.14.2008

雅居樂的故事

今天港股受美股影響大跌,中資金融股和內房股成為重災區。雅居樂3383.HK)的身影赫然在電視屏幕上出現,勾起我和她一段段剋骨銘心的回憶...

image ##ReadMore##

其實也沒甚麼啦。那時候剛從外國回來,很傻很天真,聽人說甚麼內房股不錯,於是便參一腳,在06年四月多的時候買下一手雅居樂。那天晚上告訴朋友,他用難以置信的神色看著我,仿佛我是最後一個知道內房股快要遭殃的人。

接下來大家都知道了,四月是短期狂歡的尾聲,我坐艇了。每天看著股價尋底,不知是天性使然還是甚麼的,倒也不知害怕。連帶七月跌到四元的時候,也只是「想過」止蝕而已,甚至還打算溝貨。好不容易等到九月,一定是又聽到了甚麼小道消息,又把錢押上多買了一手。此後跌跌蕩蕩,收了些股息。

次年三月後,如圖中所見,股價開始標升。這時候我已經聽說過「止蝕不止賺」的概念,於是就讓它自由發揮。直到十月最高點二十元,帳面已錄得百分之二百的升幅。

我不知那叫處變不驚還是白痴,高位之後的回調,每一次我都相信它可以回到高山之巔,於是緊守不止賺的戰略,與她繼續乘風破浪。直至一月底,終於貼緊我最後一度心理關口:20%盈利線,才不得已把她賣掉。

說到底,一次不良的入市能有盈利的結果,已是萬幸。從中得到的經驗就是:一、沒做功課的股票不要買,信不過的股票不要買,不然遇上事故只能人云亦云,沒自己的主見,不能堅守到底。二、千萬別相信自己心裡看出來的那個股價圖。比如說,我現在看這圖,還是有點覺得已經到底了,如果買的話應該不錯... 個屁!這是完全沒根據的。我們千萬不要打算摸頂撈底(time the market)。極其量我們能做的是買好的便宜貨(price the market)。

謹以此文獻給買股不做功課的朋友。

4.13.2008

富蘭克林與曾國藩

本傑明-富蘭克林幾乎是個全才。他沒受過甚麼教育,從一個印刷廠的工作做起,憑著多樣化的興趣和樸實謙虛的做人態度,成為了出色的商人、發明家、外交家、政治家。他同時也是查理-芒格最尊敬的人,芒格講演的輯錄本《查理-芒格的窮查理曆書》正是向富蘭克林原來的《窮查理曆書》致敬之作。

富蘭克林為了改善自己的品行,所以訂立了十三條守則讓自己遵守。以下就是他的守則(摘自這裡):##ReadMore##

  1. 節制: 食不可過飽,飲不得過量。
  2. 沉默: 只說那些能讓他人或自己受益的話。避免閒聊。
  3. 秩序: 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時間要合理安排。
  4. 決斷: 事情當做必做;既做則堅持到底。
  5. 儉樸: 花錢須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費。
  6. 勤勞: 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7. 誠懇: 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說話也應誠實。
  8. 正直: 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記履行對人有益的義務。
  9. 中庸: 勿走極端;受到應有的處罰,應當加以容忍。
  10. 清潔: 身體、衣服和住所應力求清潔。
  11. 平靜: 勿因瑣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煩惱。
  12. 貞節: 對家庭、妻子保持貞潔,對朋友保持忠心。
  13. 謙虛: 以耶穌和蘇格拉底為榜樣。

無獨有偶,數十年後有遙遠的中國,亦有一位精通文學、儒學、軍事的政治家曾國藩。他亦有為自己立下十二條課程(摘自 wiki):

  1.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4.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5.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 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9.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10.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11.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12. 夜不出門。

如果他們兩人有機會對談,一定可以成為好朋友的。而諸君能否從中學到一些處世的態度呢?共勉之!

4.12.2008

海龜們的認知偏差

海龟交易法则的圖像

《海龜交易法則》這本書裡提到海龜們認識的認知偏差有這些:

  1. 損失厭惡症:認為不賠比賺錢更重要;因此注意虧損的交易而忽視盈利的機會。
  2. 沉澱成本效應:抱貨不放。其實這是損失厭惡症的延伸。
  3. 處置效應:過早實現盈利。
  4. 結果偏好:忽視決策過程。也就是說單憑幾單賺錢交易就覺得自己是股神。
  5. 近期偏好:重視近期的經驗或交易。
  6. 錨定效應:過份依賴到手的知識。
  7. 潮流效應:人有我有,人云亦云。
  8. 信奉小數法則:憑著小量資訊便下結論。

書裡面接下來解釋了海龜們怎樣從別人的認知偏差中獲利。比如說,由於近期偏好的原因,一般投資者會用近期的高位或低位作為參考點,設定所謂的阻力位或支持位。

錯判心理學竟然連技術分析也應用得到。當然我對技術分析還是不甚了了,要繼續學習的還是錯判心理學在價值投資和決策方面的用途。

4.11.2008

當事人談《兩種企業》

王石先生在博客裡寫了一篇《专业化PK多元化(08美国匆匆之五)》,而我之前又隨想過專業化跟多元化的區別的。讓我們聽聽當事人怎麼說(當然,比我說的有力多了)。

感謝王石先生,百忙之中依然抽出時間跟我們分享他對世界的感悟!

4.10.2008

欲火投機

林行止先生今天的文章引用了一篇來自 CNN 的報道,標題是《研究:男性的腦部連結性和金錢》。原來對血氣方剛的男子漢來說,火辣美女和纍纍金錢牽動的是腦袋裡的同一個部份。研究發現,「淫照」當前,猛男們會傾向下更高風險的注碼。

看來,錯判心理學的清單上還得加上一條:

29. 來自性欲的偏見 - 來自異性的刺激會使我們傾向高風險投資

甘泉乾涸

甘泉航空清盤了!兩年前歐洲外島之行坐了幾次廉價航班,感覺它們就是為我們這些背包客而設的,所以特別有親切感。一直都想找機會坐一次廉價航空重遊 L城。現在這個計劃得落空了。

image

草草看了些報導,甘泉清盤不外乎遠因近因:

  1. 近因之一,油價高企,小企業抵受不住
  2. 近因之二,資金鏈斷裂,財務出現困難
  3. 遠因之一,目標市場選擇錯誤。廉價航空多選擇短程航線,以簿利多銷來賺取利潤。甘泉反其道而行。
  4. 遠因之二,成本控制失當。遠程航班而不設商務客位,白白放棄賺取高利潤的機會。單靠經濟客位只夠打個和。
  5. 遠因之三,心態失當,缺乏盈利意識。

報上說甘泉的創辦人以「搞慈善」的心態去營運分業。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可是這種做法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如果我們在計劃上和實行上存在落差,等於把勝利的果實拱手奉上。《盈利模式》這本書中就曾經提到,許多企業主的目的是擴大市場佔有率,卻忘了企業的目的應該是盈利,因而錯將資源投放到不正確的地方。我們做事,是不是也容易出現言行不一的情況呢?

話說回來,看見歐洲、東南亞的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廉價航空公司。真是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以有回屬於香港的一家。就如甘泉第二大股東黃子欣先生投資的原因一樣:「讓更多人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

4.09.2008

能力的圈圈

昨天提到過「中國股神」林園。我覺得他那篇北大演講實在是精采極了,害我都把重點劃了下來,有空時還會再三重溫。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

作為一個商業型的投資,我認為最大的訣竅是你自己一定要制造不平等競爭。如果我們跟別人在一個平等的競爭線上,大家都去做同樣的事,你知道你把握的事情和別人是平等競爭的話,這個事我就不想做了。

就投資來說,這也就是巴菲特所講「能力圈」的概念。當年巴菲特沒有投資科技股,並不是他未卜先知知道泡沫會爆破,而是科技公司並不是他熟悉的東西,帳沒法算清楚,「唔熟唔做」,所以沒有介入。##ReadMore##

對於創業營商這個道理也同樣有用。Michael Masterson 在他那一系列創業營銷文章中,就不只一次提過創業者就算再有興趣和熱誠也好,也得先花一千個小時在你想進入的行業中工作,熟悉各種營運竅門,先建立能力的圈圈。如果我們沒有相關的知識就貿然說要進軍某個行業,其結果可以預見。

有一條鼎鼎大名的公式叫「凱利公式」,它描述了怎樣做才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將投入資本最大化。凱利公式裡面也有「能力圈」的概念。凱利公式說,投入某次交易的金額和本金的比例,應該等於預期回報和賠率的比例。

你的優勢在於你比別人掌握更多訊息,可以更準確的測定回報,所以表現在公式裡就是預期回報。假如你的優勢蕩然無全,預期回報則為 0,根據公式,大可以把錢省下來,一分錢也不用投出去。

很奇怪,偉大的思想總有可以相互借鑑補足的地方,我總是忍不住想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句話...

4.08.2008

股市賺的錢從何而來?

在論壇那邊有人問起股市賺的錢是從何來的。我忍不住祭出了林園的說法。他在給北大學生的演講中提到:

這個錢我們賺的是誰的呢?我認為賺的是賺錢企業的錢,我們投資的公司的錢,它賺的錢,我們股市給它一個市盈率的放大。股市給了一個PE的放大。賠錢的人是賠的什麼呢?是企業經營不好,公司賠錢了,你作為它的老板肯定要賠錢,所以就是PE的負向放大。最終我們投資股市的本質,就是你投資賺錢的企業,根就是投資企業。

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也跟諸位大師的理念不謀而合。既然我們買了股票,是公司的股東,我們賺的錢自然是公司賺的錢。這當中沒有甚麼可疑的,而且也明確道出投資要找好公司的道理。##ReadMore##

有位朋友接著回覆,股價反映的是盈利預期。當然,這樣說也對。正如凱因斯說過的,股市就像一個選美大會。參加者要從一百個女孩的照片中選出六張。假如你選出的跟最多人選的六張一樣,那你便可以得到大獎。於是乎,一個聰明的人會知道,他選的並不是自己覺得漂亮的,而得是其他人覺得漂亮的。當他寫下答案時,他旁邊另一個更聰明的人在想,他要選的不是自己覺得漂亮的、也不是別人覺得漂亮的,而是別人覺得別人也覺得漂亮的。他身旁另一個更更聰明的人這時也在想... 如果我得使用盈利預期理論,那我就得猜度別人對盈利的預期從而決定現在的價格。再狠一點,我還得猜度別人對盈利的預期的預期而佔一個先機。而我寫這句話時腦袋已經亂了。

之後還有位朋友認為,「股市其實是"二手交易市場". 贏和輸只是買賣相方間的財富轉移」。這個我直覺上不太認同。就算它是對的,我也想不出來它可以怎樣指引我投資?專門找一些蠢蛋重倉的股票跟他們博奕?

情況不同,道理也不同。為甚麼我們想要知道股市裡賺的錢從何而來?還不是為了多賺一點嗎?既然是這樣,那就選一些有指導性的、具操作性的理論來學習。噢,我終於變成了一個實用主義者了。實用主義是甚麼?不就是小平同志講過的:「不論是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

4.07.2008

「先生,我們正在處理你的密碼...」

今天早上接到一個電話,對方一開口便自稱是銀行打來的:「X 生,有關你之前託我們處理那個帳戶的密碼的事情...」

聽到這裡,感到有些不妥。一來銀行通常是不會主動打電話來的;二來他提及甚麼密碼,是不是想乘我不覺套取密碼去犯事呢?

一念及此我便說:「應該沒有這樣的事情,拜拜!」心中邊暗讚自己應對能力驚人,邊盤算著想告訴銀行他們的名稱給盜用了。

幾個小時後,又接到另一通電話。「x 生你好,我們是銀行打來的。請問你們這是不是有個叫 XX 的人?」我答是,但他不在。「那他之前託過我們處理網上銀行的密碼的。這樣好了,我先把資料寄來讓你們看看吧。」我只有應諾的份兒。「拜拜!」

這好了,看起來早上的電話是真的。不巧他說的沒說服力,讓我以為他是壞人。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受到錯判心理學的影響,太快而草率的將職員及騙徒聯繫起來,阻礙了別人寶貴的辦工時間。還好這不是甚麼吃緊事,不然就讓大家都麻煩了。

錯判心理學,你今日「賴」左野未?(粵語;你今天領教過沒有?)

4.06.2008

錯判心理學

我幾乎是完全違反自己的意願來學習有關人類錯判的心理學的;我一直在抗拒它,直至發現我的態度害我損失了太多錢,並且減少了幫助我愛的人的能力。

- 查理芒格

人類大腦的構造以及遺傳下來的習性在進化上有著莫大優勢,使人類成為萬物之靈。可是我們的思考模式卻同時存在大量缺陷,讓我們不能準確審時度勢,作出最佳的決策。錯判心理學(Psychology of Misjudgment)是芒格提出,研究錯判的成因的學問。以下羅列出一個不完全清單,簡介二十八個錯判心理學的成因:

  1. 草率聯想 - 自動將外界刺激跟痛楚或快樂連繫起來;包括從某些壞東西或好東西聯想到喜歡或不喜歡某樣東西。包括因為事情看起來差不多就下結論說它們是一樣的。同時對「波斯信差症候群(Persian Messenger Syndrome)」心有戚戚然 - 也就是不願去傳遞壞消息。
  2. 了解獎勵和懲罰的力量 - 人們總是重覆做他們得到獎勵的事情,並避免做會受到懲罰的事。
  3. 低估來自切身利益和動機的偏見
  4. 自利偏見 - 對自己的能力和前景帶過份正面的想法。包括過份樂觀。 ##ReadMore##
  5. 自我欺騙和否定 - 扭曲現實以減少痛楚或增加快樂。包括一廂情願的想法。
  6. 傾向一致的偏見 - 抱著之前的努力或是觀念不放,就算並不合符最大利益或是出現不利證據還是這樣。包括認同偏見 - 尋找支持我們行動和信念的證據,對相反的證據卻視而不見。
  7. 剝削症候群的偏見 - 對一些我們被拿走或是「失去」的東西過份反應(包括念念不忘或是高估其價值)。
  8. 現狀偏見或「甚麼也不做」症候群 - 讓東西保持原狀。包括最小化付出以及樂於採用默認的選擇。
  9. 缺乏耐性 - 覺得現在比未來重要。
  10. 來自嫉妒或妒忌的偏見 。
  11. 因反差比較而曲解事實 - 不是根據事物本身,而是根據同時或同地出現的東西來判斷或感知某些事物。同時低估了時間帶來的後果和緩慢的改變。
  12. 錨定偏見 - 過份看重一開始已有的資料,並以此作為未來決策的依據。
  13. 被鮮明的或是最新的資訊過份影響。
  14. 省略及重點盲 - 只看見引起我們注意的刺激,忽視重要的缺失資料或是整個重點。
  15. 因互惠而導致的偏見 - 對於曾給我們好處的人總是想加以報答。
  16. 因為喜歡而導致的偏見 - 相信、信任以及同意我們喜歡或認識的人。包括因為想得到社會認同(或害怕失去)而導致的偏見。同是也有因為不喜歡而導致的偏見 - 傾向於迴避及否定我們不喜歡的人。
  17. 受社會認同過份影響的偏見 - 模仿大眾或同伴的行為。
  18. 受權威過份影響的偏見 - 相信並服從感知上的權威。
  19. 合理化 - 為結果製造解釋。包括太快下結論。同時認為發生過的事件比它們實際上更為可預見。
  20. 尊敬理由 - 因為別人給了一個原因就草率地答允要求。包括低估了給出原因的力量。
  21. 先相信,後懷疑 - 當分神時,容易相信不正確的事。
  22. 記憶限制 - 選擇性和錯誤地回憶。包捉受建議影響。
  23. 「沒事找事幹」症候群 - 在沒有理由的情況況行動。
  24. 「沒事找事說」症候群導致的心智混亂 - 當沒有東西說的時候覺得要說些東西。
  25. 情緒覺醒 - 在激動的情緒下匆忙下判斷。包括過份誇大未來事情的情緒影響。
  26. 壓力導致的心智混亂。
  27. 物理或心理痛楚、或是化學物品導致的心智混亂。
  28. 受許多心理傾向同時作用而導致的偏見。

這些原則可以幫助我們解釋別人為甚麼會這樣做,並且提醒我們不要受蒙蔽而作出不適當的決定。

[本篇內容主要摘錄自《Seeking Wisdom》第二章第一節]

4.05.2008

馬克斯與索羅斯

今天晚上的電視節目《閱讀解碼》講起投資理財書的熱潮。主持人提起馬克斯留下的巨著名字叫《資本論》,可是他本人晚年卻窮困潦倒,得靠好友接濟。馬克斯的母親每念及此,都說寧可孩子創造資本,也別只懂書寫資本。

相反,因亞洲金融風暴而名噪一時的索羅斯,因為投資有道,多次在國際金融風雲中大有斬獲,因而從八十年代開始,每年捐出鉅款支持開放社會運動。近年退休後更是全心投入其中。馬克斯和索羅斯兩人皆有做一番大事的志氣,差別只在理財是否有道,卻成就了兩段迴異的人生。

4.04.2008

炒輪致富

最近不約而同聽見兩則炒輪「致富」的故事。第一則發生在一月二十二日,某家國內大型券商的主管把炒輪炒來的二千萬變成了二百萬,幾年牛市賺來的一下子賠回去了。另一則發生在我身邊,也許也是差不多的時節。有個同學拿十萬元炒出第一個一百萬,但因為外遊數天沒有緊貼市況,一百萬最後又變回十萬。

投資秘技有簡有繁,但要致大富發大財,萬不可忘記的是複利的力量。小投資變大投資、小公司變大公司,靠的都是複利的力量。連愛因斯坦都說複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蹟。而複利的力量所倚靠的,則是時間和耐性。

複利的力量得等得夠久,才看出它的偉大。號稱中國股神的林園投資股市近二十年,他說最近幾年賺的錢,幾乎是過去這麼多年賺的總和。為甚麼?資本基數滾大了,同樣的回報率,絕對回報也當然更多。老婆婆儲錢買匯豐安享天年的故事我們都聽多了,不是嗎?

拿時間值的觀點來說,窩輪和他的衍生工具家族簡直是致富的天敵。沒錯,窩輪也有時間值,可是這個時間值是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少的。而到期日更正正是為窩輪投資期限定了個死期。任你買的中壽 call、中移動 call 正股將來前途如何無何限量,一切與你無尤。市況不好時,你只能望著窩輪價值逐天消逝,而後一命鳴呼,空遺恨...

4.03.2008

自由

早上去 Y 那兒,討論項目的最新進展;中午也沒有吃飯,就去另一位 Y 那兒,匯報第二個項目的進度。Y 走後,又跟那兒的老板 K 聊了幾句,認識一下他們新的 Sales Director R,談談有甚麼可能的合作。大概是四時左右,回公司拿信,之後順道去了九記,叫一碗牛腩伊。

最近在看萬通老總馮侖所寫的《野蠻生長》。書中他說,做老闆後有三件事,覺得自由了。是哪三件?曰:自己決定何時上班、自己決定發多少工資、自己決定去哪兒。再加上另外三件:不算小錢、不算時間、不算是非。這就是快樂了。

老實說,一個老闆的自由還得是客戶和同事們給的(成功也是)。如果不能很好的調配人手,實現對客戶的承諾,甚麼事情都得做,還自由個屁!可是假如事情做得不錯,那自己決定計較或是不計較一些事情的權利還是有的,而這也的確帶給人很大的滿足感。

今天跑了大半天,看著眼前這碗小小的牛腩伊,真的很快樂。

忽然想起了黃易不只一次說過的那個故事。他說,有個人在沙漢裡,缺糧缺水還被動物追,逃了好久卻不小心掉進一個大洞裡,在崖邊撐著,快死了。這時候,他看見一個蜂巢,一滴滴蜜糖在掉下來。他想也不想,全心全靈全意的伸頭出來品嘗那蜜...

4.01.2008

兩種企業

也許這是個粗淺的對比,但我發現中國和美國分別存在兩種企業的典型:在中國,有種企業擅長資本操作,它們的願景不鮮明,端的就是一部賺錢機器;在美國,另一種企業則是因為理想而建立,在全球的範圍內確立了地位,好比一家百年老店。##ReadMore##

中國式企業家似乎都對「金融」二字特別敏感,對「資本操作」趨之若鶩。我看過一篇郎咸平分析長和系企業的文章,結論就是整個長和系企業就一個資本運作的平台,李嘉誠逐一將現金流回籠時間、回報率等都有所不同的投資,像 3G 、貨櫃碼頭、房地產、能源等,置放於平台之上。「上海和黃」復星也差不多。我們都知道復星甚麼都搞。按郭廣昌自己的說法,復星集團是「是投資銀行業務為中心的金融產業平台」。還有專門生產汽車零件的萬向也成立萬向金融、以及國美的「類金融模式」,似乎都證明了中國式企業家心底裡的一些傾向。

美國式企業家則通常有一個理想,對本業比較心無旁鶩。這方面的例子很多,而且你不難就可以說出他們的願景。說微軟或谷歌,肯定是和資訊科技有關的。沃爾瑪是跟便宜的日用品有關的,星巴克則是好喝的咖啡。他們似乎都不急著掙錢,可是賺的卻都是大錢。

表面上看這是「多元化 + 金融/專業」的類分,但更深入的類分卻是願景的有無。我很奇怪在長江的網頁上都找不到他們的願景。復星好一點,他們要做「各種向上成長力量匯聚的推動者」,但這個聽著就是聽著,沒甚麼感覺。微軟的願景很好找,大大的寫著「幫助世界上的人和企業發揮他們的潛力」,而我也可以從他們的產品裡感受出來。搞一間多元化(最好還有金融子公司)的企業成就感很大不錯,但真正成為神話的通常是那些願景鮮活而且專心做事的公司。

(王石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而他一手帶大的萬科則是一間專業房地產開發商,是為行業的龍頭。在日本,孫正義的 SOFTBANK 也可算是多元化經營的代表,可能是孫正義本身的能力,這些多元化企業卻又很好的調合在同一個主題之下。而沒有願景卻搞得有聲有色的企業,我馬上想到的是巴菲特的巴郡。可是巴菲特和芒格都幾近神人,他們的願景就是對生命的實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