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交叉讀《價值投資黃金定律》和《證券分析》,忽然發現了一個新觀點,就是 Graham 認為依據對未來收益的期望而進行的投資是不可靠的,他說:
由於收益在過去幾年中朝某個方向變化,它在今後就還會朝著同樣的方向變化,這種深入人心的新假設從根本上講和被否定的假設 - 由於過去的平均收益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未來平均收益將保持同樣的水平 - 如出一轍... 更重要的是,在趨勢和價格之間沒有辦法建立起一種邏輯關係。這意味著,對良好收益趨勢的價值的評判是任意的,因此這是一種投機。
那麼這就完全推翻了近一年來我所閱讀的大師們的理論,原來他們說的未必是價值投資。好比說林森池推介買中人壽,論點是其內涵價值將在數年間倍升;李馳說買一隻股票前,要先確認它五年、十年後的盈利會大幅提升。這些紮根於未來升幅的論點,說穿了就是買一元的東西希望它升到兩元,跟「價值投資」的精華用五毛買一元的東西,大相逕庭。
《價值投資黃金定律》的作者同時解釋使用現金流折現模型的盲點,比如說,對未來的推測本來就是無蹟可尋的,而且基本參數的小小改動,可以讓企業價值大幅搖擺。從理論上來說現金流折現模型是對的,可是實行起來有難度。
所以作者解釋了用價值投資原則去評價企業的三個層次:資產、收益及成長性。這些評價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據手頭上已有的資料,而盡可能對未來作小一些的預測。這些層次怎樣操作?下次再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