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008

雅居樂的故事

今天港股受美股影響大跌,中資金融股和內房股成為重災區。雅居樂3383.HK)的身影赫然在電視屏幕上出現,勾起我和她一段段剋骨銘心的回憶...

image ##ReadMore##

其實也沒甚麼啦。那時候剛從外國回來,很傻很天真,聽人說甚麼內房股不錯,於是便參一腳,在06年四月多的時候買下一手雅居樂。那天晚上告訴朋友,他用難以置信的神色看著我,仿佛我是最後一個知道內房股快要遭殃的人。

接下來大家都知道了,四月是短期狂歡的尾聲,我坐艇了。每天看著股價尋底,不知是天性使然還是甚麼的,倒也不知害怕。連帶七月跌到四元的時候,也只是「想過」止蝕而已,甚至還打算溝貨。好不容易等到九月,一定是又聽到了甚麼小道消息,又把錢押上多買了一手。此後跌跌蕩蕩,收了些股息。

次年三月後,如圖中所見,股價開始標升。這時候我已經聽說過「止蝕不止賺」的概念,於是就讓它自由發揮。直到十月最高點二十元,帳面已錄得百分之二百的升幅。

我不知那叫處變不驚還是白痴,高位之後的回調,每一次我都相信它可以回到高山之巔,於是緊守不止賺的戰略,與她繼續乘風破浪。直至一月底,終於貼緊我最後一度心理關口:20%盈利線,才不得已把她賣掉。

說到底,一次不良的入市能有盈利的結果,已是萬幸。從中得到的經驗就是:一、沒做功課的股票不要買,信不過的股票不要買,不然遇上事故只能人云亦云,沒自己的主見,不能堅守到底。二、千萬別相信自己心裡看出來的那個股價圖。比如說,我現在看這圖,還是有點覺得已經到底了,如果買的話應該不錯... 個屁!這是完全沒根據的。我們千萬不要打算摸頂撈底(time the market)。極其量我們能做的是買好的便宜貨(price the market)。

謹以此文獻給買股不做功課的朋友。

4.13.2008

富蘭克林與曾國藩

本傑明-富蘭克林幾乎是個全才。他沒受過甚麼教育,從一個印刷廠的工作做起,憑著多樣化的興趣和樸實謙虛的做人態度,成為了出色的商人、發明家、外交家、政治家。他同時也是查理-芒格最尊敬的人,芒格講演的輯錄本《查理-芒格的窮查理曆書》正是向富蘭克林原來的《窮查理曆書》致敬之作。

富蘭克林為了改善自己的品行,所以訂立了十三條守則讓自己遵守。以下就是他的守則(摘自這裡):##ReadMore##

  1. 節制: 食不可過飽,飲不得過量。
  2. 沉默: 只說那些能讓他人或自己受益的話。避免閒聊。
  3. 秩序: 生活物品要放置有序,工作時間要合理安排。
  4. 決斷: 事情當做必做;既做則堅持到底。
  5. 儉樸: 花錢須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費。
  6. 勤勞: 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7. 誠懇: 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說話也應誠實。
  8. 正直: 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記履行對人有益的義務。
  9. 中庸: 勿走極端;受到應有的處罰,應當加以容忍。
  10. 清潔: 身體、衣服和住所應力求清潔。
  11. 平靜: 勿因瑣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煩惱。
  12. 貞節: 對家庭、妻子保持貞潔,對朋友保持忠心。
  13. 謙虛: 以耶穌和蘇格拉底為榜樣。

無獨有偶,數十年後有遙遠的中國,亦有一位精通文學、儒學、軍事的政治家曾國藩。他亦有為自己立下十二條課程(摘自 wiki):

  1.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4.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5.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 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9.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10.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11.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12. 夜不出門。

如果他們兩人有機會對談,一定可以成為好朋友的。而諸君能否從中學到一些處世的態度呢?共勉之!

4.12.2008

海龜們的認知偏差

海龟交易法则的圖像

《海龜交易法則》這本書裡提到海龜們認識的認知偏差有這些:

  1. 損失厭惡症:認為不賠比賺錢更重要;因此注意虧損的交易而忽視盈利的機會。
  2. 沉澱成本效應:抱貨不放。其實這是損失厭惡症的延伸。
  3. 處置效應:過早實現盈利。
  4. 結果偏好:忽視決策過程。也就是說單憑幾單賺錢交易就覺得自己是股神。
  5. 近期偏好:重視近期的經驗或交易。
  6. 錨定效應:過份依賴到手的知識。
  7. 潮流效應:人有我有,人云亦云。
  8. 信奉小數法則:憑著小量資訊便下結論。

書裡面接下來解釋了海龜們怎樣從別人的認知偏差中獲利。比如說,由於近期偏好的原因,一般投資者會用近期的高位或低位作為參考點,設定所謂的阻力位或支持位。

錯判心理學竟然連技術分析也應用得到。當然我對技術分析還是不甚了了,要繼續學習的還是錯判心理學在價值投資和決策方面的用途。

4.11.2008

當事人談《兩種企業》

王石先生在博客裡寫了一篇《专业化PK多元化(08美国匆匆之五)》,而我之前又隨想過專業化跟多元化的區別的。讓我們聽聽當事人怎麼說(當然,比我說的有力多了)。

感謝王石先生,百忙之中依然抽出時間跟我們分享他對世界的感悟!

4.10.2008

欲火投機

林行止先生今天的文章引用了一篇來自 CNN 的報道,標題是《研究:男性的腦部連結性和金錢》。原來對血氣方剛的男子漢來說,火辣美女和纍纍金錢牽動的是腦袋裡的同一個部份。研究發現,「淫照」當前,猛男們會傾向下更高風險的注碼。

看來,錯判心理學的清單上還得加上一條:

29. 來自性欲的偏見 - 來自異性的刺激會使我們傾向高風險投資

甘泉乾涸

甘泉航空清盤了!兩年前歐洲外島之行坐了幾次廉價航班,感覺它們就是為我們這些背包客而設的,所以特別有親切感。一直都想找機會坐一次廉價航空重遊 L城。現在這個計劃得落空了。

image

草草看了些報導,甘泉清盤不外乎遠因近因:

  1. 近因之一,油價高企,小企業抵受不住
  2. 近因之二,資金鏈斷裂,財務出現困難
  3. 遠因之一,目標市場選擇錯誤。廉價航空多選擇短程航線,以簿利多銷來賺取利潤。甘泉反其道而行。
  4. 遠因之二,成本控制失當。遠程航班而不設商務客位,白白放棄賺取高利潤的機會。單靠經濟客位只夠打個和。
  5. 遠因之三,心態失當,缺乏盈利意識。

報上說甘泉的創辦人以「搞慈善」的心態去營運分業。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可是這種做法卻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如果我們在計劃上和實行上存在落差,等於把勝利的果實拱手奉上。《盈利模式》這本書中就曾經提到,許多企業主的目的是擴大市場佔有率,卻忘了企業的目的應該是盈利,因而錯將資源投放到不正確的地方。我們做事,是不是也容易出現言行不一的情況呢?

話說回來,看見歐洲、東南亞的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廉價航空公司。真是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以有回屬於香港的一家。就如甘泉第二大股東黃子欣先生投資的原因一樣:「讓更多人去世界上不同的地方」。

4.09.2008

能力的圈圈

昨天提到過「中國股神」林園。我覺得他那篇北大演講實在是精采極了,害我都把重點劃了下來,有空時還會再三重溫。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

作為一個商業型的投資,我認為最大的訣竅是你自己一定要制造不平等競爭。如果我們跟別人在一個平等的競爭線上,大家都去做同樣的事,你知道你把握的事情和別人是平等競爭的話,這個事我就不想做了。

就投資來說,這也就是巴菲特所講「能力圈」的概念。當年巴菲特沒有投資科技股,並不是他未卜先知知道泡沫會爆破,而是科技公司並不是他熟悉的東西,帳沒法算清楚,「唔熟唔做」,所以沒有介入。##ReadMore##

對於創業營商這個道理也同樣有用。Michael Masterson 在他那一系列創業營銷文章中,就不只一次提過創業者就算再有興趣和熱誠也好,也得先花一千個小時在你想進入的行業中工作,熟悉各種營運竅門,先建立能力的圈圈。如果我們沒有相關的知識就貿然說要進軍某個行業,其結果可以預見。

有一條鼎鼎大名的公式叫「凱利公式」,它描述了怎樣做才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將投入資本最大化。凱利公式裡面也有「能力圈」的概念。凱利公式說,投入某次交易的金額和本金的比例,應該等於預期回報和賠率的比例。

你的優勢在於你比別人掌握更多訊息,可以更準確的測定回報,所以表現在公式裡就是預期回報。假如你的優勢蕩然無全,預期回報則為 0,根據公式,大可以把錢省下來,一分錢也不用投出去。

很奇怪,偉大的思想總有可以相互借鑑補足的地方,我總是忍不住想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