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2008

兩種企業

也許這是個粗淺的對比,但我發現中國和美國分別存在兩種企業的典型:在中國,有種企業擅長資本操作,它們的願景不鮮明,端的就是一部賺錢機器;在美國,另一種企業則是因為理想而建立,在全球的範圍內確立了地位,好比一家百年老店。##ReadMore##

中國式企業家似乎都對「金融」二字特別敏感,對「資本操作」趨之若鶩。我看過一篇郎咸平分析長和系企業的文章,結論就是整個長和系企業就一個資本運作的平台,李嘉誠逐一將現金流回籠時間、回報率等都有所不同的投資,像 3G 、貨櫃碼頭、房地產、能源等,置放於平台之上。「上海和黃」復星也差不多。我們都知道復星甚麼都搞。按郭廣昌自己的說法,復星集團是「是投資銀行業務為中心的金融產業平台」。還有專門生產汽車零件的萬向也成立萬向金融、以及國美的「類金融模式」,似乎都證明了中國式企業家心底裡的一些傾向。

美國式企業家則通常有一個理想,對本業比較心無旁鶩。這方面的例子很多,而且你不難就可以說出他們的願景。說微軟或谷歌,肯定是和資訊科技有關的。沃爾瑪是跟便宜的日用品有關的,星巴克則是好喝的咖啡。他們似乎都不急著掙錢,可是賺的卻都是大錢。

表面上看這是「多元化 + 金融/專業」的類分,但更深入的類分卻是願景的有無。我很奇怪在長江的網頁上都找不到他們的願景。復星好一點,他們要做「各種向上成長力量匯聚的推動者」,但這個聽著就是聽著,沒甚麼感覺。微軟的願景很好找,大大的寫著「幫助世界上的人和企業發揮他們的潛力」,而我也可以從他們的產品裡感受出來。搞一間多元化(最好還有金融子公司)的企業成就感很大不錯,但真正成為神話的通常是那些願景鮮活而且專心做事的公司。

(王石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而他一手帶大的萬科則是一間專業房地產開發商,是為行業的龍頭。在日本,孫正義的 SOFTBANK 也可算是多元化經營的代表,可能是孫正義本身的能力,這些多元化企業卻又很好的調合在同一個主題之下。而沒有願景卻搞得有聲有色的企業,我馬上想到的是巴菲特的巴郡。可是巴菲特和芒格都幾近神人,他們的願景就是對生命的實踐乎?)

沒有留言: